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内医学工字[2014] 32号
 
关于转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
应用创新大赛的通知(教育部)》的通知
各学院:
现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的通知(教育部)》转发给你们,请各学院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认真组织学生参赛,并将各参赛队参赛作品纸质版于2014年6月23日前报送学生工作处,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上报,电子版发送至学生处公共邮箱。
联 系 人:马  杰
电子邮箱:immu_xsc@163.com
联系电话:0471-6657766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
                          二0一四年六月十二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        2014年6月12日印 
(共印3份)
附件:
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
创新大赛通知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通知(教育部)
   
各有关高校: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促进高校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实践和技术人才培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定于2014年4月-2014年11月举办“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赛项概要见附件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赛项主题
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旨在提升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团队创新热情,提高技术应用与程序开发能力,推动高校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二、赛项组织
1.主管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主办单位: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www.iiu.edu.cn)
3.承办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基地
4.协办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教育文化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5.赛项执行委员会:(见附件二)
三、赛项流程
面向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竞赛设立本科组(含硕士生)和高职高专组。
1.报名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若干参赛队,每队不超过3名参赛队员及1名指导老师,通过本赛项网站:http://miac.buu.edu.cn在线报名。报名时间为:2014年4月7日-2014年6月30日。
2.初赛阶段:
初赛采取分赛区在线竞赛评审。所有参赛队通过本赛项网站于2014年7月1日至9月30日到指定平台提交作品。
3.决赛阶段:
决赛采用现场角逐方式。进入决赛的参赛队根据初赛的评审意见,在本赛项指定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上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参加决赛的团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演示和答辩,由赛项执行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决出名次,决赛于2014年11月份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
四、奖项
大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如下奖项:
1.竞赛奖项设置团体奖。大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进入总决赛现场评审参赛代表队总得分进行排序(总分相同名次并列),按本科组(含硕士生)和高职高专分别评选出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颁发证书。
3.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学校若干名,颁发证书。
五、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总决赛参赛人员的费用自理。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润泉 010-64900225    13671037603
            刘宏哲 010-64900519    13521303522
 
 
附件:
1、“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赛项概要
2、“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赛项执行委员会名单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二O一四年四月二日
 
 
 
 
 
 
 
 
 
 
 
 
附件1:
“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
赛项概要
一、大纲
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旨在提升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团队创新热情,提高技术应用与程序开发能力,推动高校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二、组织与管理
1. 执行委员会
(1)审定赛项方案和相关规程;
(2)审定赛项相关的技术文件;
(3)审定赛项设备及相关器材、工具。
2. 专家委员会
(1)制定赛项方案、相关规程和技术文件,并组织实施;
(2)独立开展初赛和决赛的评审工作。
3. 仲裁委员会
(1)监督竞赛活动的开展;
(2)对竞赛过程中的争议提出处理意见,做出仲裁。
4. 秘书处
(1)负责赛项组织工作中的具体联络、协调;
(2)负责赛项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发布;
(3)负责解释赛项的具体规则;
(4)负责参赛项目的宣传工作;
(5)负责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赛项要求
1.      报名方法
(1)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若干参赛队,每队不超过3名参赛队员及1名指导教师,通过本赛项网站:http://miac.buu.edu.cn进行在线报名。报名时间2014年4月7日-2014年6月30日。
(2)各参赛队队员必须是在校学生,每人限参加一个团队,在资格审查中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将取消其报名资格。
2.参赛要求
(1)参赛队应该自觉维护学术风气,保证提交的参赛作品的文档内容、图表数据、程序代码不存在任何版权问题。
(2)参加现场答辩的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讲文明礼貌。各参赛队之间应团结、友好、协作,避免各种矛盾发生。
四、竞赛方式
    1.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分赛区评审,参赛作品经专家初评通过后将参加决赛环节,决赛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
2.各赛区构成
赛区
包含省份
东北赛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
华北赛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赛区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安徽
华中赛区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华南赛区
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赛区
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
西南赛区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五、竞赛内容规则
1. 竞赛内容
参赛者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规范,确定创意设计的主题,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技术特点,围绕移动应用的开发,在移动开放平台上展开研究和设计,编制创意设计方案,完成设计与开发。并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提交作品,参赛作品的内容包含作品简介、软件创意设计文档、云端作品部署、软件安装包、视频短片等。
(1)作品简介:包含1幅作品的标识图(软件欢迎界面或LOGO、像素512*512,jpg格式)、2幅展示软件核心功能的截图(像素512*512,jpg格式)、不超过800字的作品文字简介(文本格式的文件)。
(2)软件创意设计文档:参赛团队必须按照大赛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模板规范编写设计文档,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
(3)云端作品部署(含源代码):大赛初评和决赛的平台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每个参赛团队可申请获得一个云端的虚拟机,每个虚拟机中可安装相应的开发平台。参赛团队必须将参赛作品的完整版本上传到虚拟机开发环境中并进行调试,并确保在模拟器或真机中流畅运行,在云端部署的作品不能正常运行视为无效作品。
(4)软件安装包:软件安装包是指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的可安装文件包,如果参赛作者希望提交的作品在大赛结束后非免费使用,则可以提交可免费试用的参赛作品软件安装包。
(5)视频短片:对参赛作品创意设计与程序演示,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采用H.264/MPEG4视频编码
2.竞赛规则
本次大赛要求作品的运行平台为指定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竞赛的详细信息及注意事项,请登录本赛项官方网站查询:http://miac.buu.edu.cn
具体要求:
(1)参赛作品的选题应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满足社会对软件作品的需求。对参赛作品的评审着重考核参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软件产品设计、实践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基本能力。
(2)如果参赛作品涉及联网功能,应具备公网内的联通性且能流畅运行,对于仅限在某个专网或校园网上访问而无法通过公网访问的作品,由于无法评审,将被视为无效参赛作品。
(3)参赛作品要求为原创作品,抄袭作品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权利。
(4)参赛作品若使用了第三方资源(比如游戏引擎、开源项目等),请如实给出说明并保证不会带来知识产权纠纷。若未给出如实说明,在评审时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权利。
(5)对于提交的内容不完整,或提供任何虚假信息;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涉嫌作弊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作品视为无效参赛作品。
六、评分规则
1.评审标准
竞赛评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分标准注重考察参赛团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1)              创新性
(2)              功能性
(3)              用户体验
(4)              市场价值
(5)              团队协作能力
2.评分方法
(1)参赛队成绩由专家评审组统一评定;赛区作品采取跨区域评审;
(2)大赛分初赛评审、决赛答辩两个环节。所有参赛作品经专家初评通过后将参加决赛环节。决赛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
(3)在决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不服从比赛规则、扰乱赛场秩序、舞弊等不文明行为,按照规定扣减相应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竞赛资格,竞赛成绩记0分;
3.评分细则
基于竞赛公平、公正和保密性的考虑,竞赛评分细则由赛项执委会和赛项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
七、赛项日程
1.报名时间:2014年4月7日~2014年6月30日。
2.提交作品时间:2014年7月1日~2014年9月20日。
3.初赛评审时间:2014年9月25日~2014年10月31日。
4.决赛时间:2014年11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申诉与仲裁
1. 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本赛项规定的设备、工具、软件,有失公正的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 申诉应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将不予受理。申诉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由参赛队领队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诉报告。申诉报告须有申诉的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签名。
(3)参赛队不得采取过激行为攻击工作人员,否则不予受理申诉;在约定时间内,如约定的联系人未到场或中途离开,视为放弃申诉。
2.仲裁
(1)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比赛中出现的申诉并进行协商仲裁,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大赛结果的公平、公正。
(2) 申诉方如认为仲裁不合理,可向赛项执行委员会提出复诉。
(3)参赛队不得因提起申诉或对申诉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或滋事,否则按弃权处理。本赛项不因申诉事件而组织重赛。
九、其它
本赛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赛项执行委员会所有。未尽事项请查询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网站http://www.iiu.edu.cn/及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网站http://miac.buu.edu.cn。
 
 
 
 
 
 
 
 
 
 
 
 
 
 
 
 
 
 
 
 
 
 
 
 
 
 
 
 
 
附件2:
“2014年全国高校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创新大赛
赛项执行委员会
 
主    任:  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副 主 任:  鲍  泓   北京联合大学 副校长
委    员: (排名不分先后)
戴琼海   清华大学
姜  明   北京大学
杨  鹏   北京联合大学
王慧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赵泽宇   复旦大学
须  德   北京交通大学
王劲松   天津理工大学
何炎祥   武汉大学
聂瑞华   华南师范大学
张有谊   青海民族大学
丘达明     香港中文大学
武马群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专家委员会
主    任:    黄心渊   中国传媒大学
委    员:    任  勇   清华大学
马  严      北京邮电大学
杨剑锋   武汉大学
郭  晔     浙江大学
何  霆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  宁   中山大学
吕  科   中国科学院大学
周庆国   兰州大学
罗怡桂     同济大学
陈文宇   电子科技大学
杨秋翔   中北大学
甘  平   重庆大学
杜  煜      北京联合大学
梁永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于  京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王路群   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杨功元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仲裁委员会
主任:     贾卓生   北京交通大学
委员:     朱跃生    北京大学
王继龙   清华大学
孙星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左志宏    电子科技大学
熊忠阳    重庆大学
徐向民   华南理工大学
范通让   石家庄铁道大学
 
秘书处
秘 书 长:高润泉  北京联合大学
副秘书长:梁  勇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刘宏哲  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
成员:    魏志光  北京联合大学
盛鸿宇  北京联合大学
张文阁  北京联合大学
林志英  北京联合大学
张翠霞  北京联合大学
钟  丽  北京联合大学
 

上一篇:关于推荐2014年全区高校优秀辅导员候选人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开展2013—2014学年毕业生素质测评和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工作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