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全体辅导员立即从“假期模式”转入“战时状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严格执行“7天×24小时”值班制度;宿舍楼、办公室、运动场、电话、短信、微信、QQ都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时刻关注和解决学生各类需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把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精准掌握学生动态,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微信“共享实时位置”全面摸排学生实时位置,收集微信截图,逐一分析打卡的时间、地点,记录重点防疫区学生信息,对发现的“嫌疑”点进行电话询问,并对打卡地点有较大变化的同学及时与其家长沟通,了解情况,督促学生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企业微信健康打卡,详实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信息收集不缺不漏,精准可靠。“同学们早,记得健康打卡哦”,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面对全院数以百计的学生,背后的工作庞大而复杂,另需不时核对、提醒和排查,辅导员要理解学生的不理解,坚持日复一日的工作,这是对辅导员责任心的考验。
细排风险点,组织学生进行了14轮全员核酸检测,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准确核实学院在校学生情况,收集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同学们,准备下楼做核酸了,下一时间点是我们学院,老师在楼下等你们,快来”,跟踪和服务每名在校生做核酸是辅导员在防疫期间的重要工作,核酸检测现场从开始到结束,需要辅导员的每日坚守,一切付出只为了“全员阴性”核酸报告,同时要做好发热、感冒等特殊学生的动态跟踪工作,对体温超过37.3℃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点对点“跟踪”观察,闭环陪同学生前往校医室,等待校医室进行初步诊断,若仍需进一步诊断,则需前往发热门诊,这是防控期间的“小插曲”,牵一发动全身,发热学生宿舍成员需全部隔离观察,等待具体情况报告。凌晨一点,“导员,我发烧了”-“做好防护,我马上到”,宿舍到校医院的陪伴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最贴心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