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这片洋溢着希望与憧憬的沃土里,大家正奔赴青春的征程,品味着成长的欢畅。然而,诈骗的阴影却悄然潜伏,时刻威胁着大家的财产安全与校园生活的安宁。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辅导员,我将详细讲解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及相应的预防策略,帮助大家构筑起坚实的防骗长城。

1、利用网络购物进行诈骗
在网络上,骗子通过发布廉价商品的虚假信息,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发送欺诈链接。受害者一旦在链接中输入自己的淘宝账号、银行卡信息及密码和验证码,资金就会被骗子迅速转移。另外,骗子还可能窃取商家的购物网站信息,冒充客服人员,以“网购问题需退款处理”为借口,诱骗受害者登录钓鱼网站,从而进行诈骗活动。
2、打电话、发短信诈骗
骗子冒充电信、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致电受骗者,声称受害者的身份被卷入非法活动,并警告如果不立即处理,将会遭受严重后果,以此恐吓受害者,直至受害者按照指示将钱款汇入指定的账户,从而完成诈骗。至于短信诈骗,骗子通常发送虚假的中奖通知,诱使受害者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一旦受害者点击,骗子便要求支付所谓的所得税、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进行转账,一旦款项汇出,骗子便消失无踪。
3、利用社交软件进行诈骗
诈骗者窃取QQ或微信账号后,伪装成账号主人向受害者索要借款。还有一种手法是使用带有美女或帅哥头像的QQ、微信账号,主动添加好友并进行交流,逐渐发展成“网络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培养,骗子开始对受害者实施PUA策略,最终骗取受害者的资金,这种行为被称为“杀猪盘”诈骗。
4、发布虚假链接诈骗
诈骗者利用学生急于获得演唱会门票、游戏设备、电子产品等热门商品的心理,发送虚假链接进行诱骗。这些链接通常来自非正规渠道,导致大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欺诈,最终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遭受经济损失。还有的骗子通过发布虚假兼职信息诱导大学生出租、出借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以帮助骗子在ATM机器上取出钱款并给予所谓的兼职报酬,殊不知这种所谓的“兼职”行为已涉嫌违法,触犯了帮信罪。
以上列举了针对大学生群体常见的诈骗套路。这些诈骗套路我们可能从国家反诈中心、各地警方、学校的宣传中早已知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呢?如果你到网上去搜一搜,都会搜到许多上述套路相关的被骗案例,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我们唯有重视,不要心存侥幸,提高防骗的本领,才能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那具体该怎样做呢?
01提高防范意识
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包括对个人财产安全和信用记录的影响。
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02掌握防骗技巧
在接收到关于财务或个人资料等敏感信息时,务必通过正规途径或电话等手段进行核实。
谨慎点击不明链接,不点击来源不明的网页、链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在公共场合和网络上,切勿轻易泄露个人隐私,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及密码等。
掌握安全软件的使用方法,配置好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确保个人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安全,避免遭受诈骗者的攻击。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可疑电信诈骗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以便及时查处诈骗分子。
03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检查银行账户,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流动,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切勿贪图小利,对“免费”、“优惠”等词汇保持警惕,以免受骗。
培养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减少上网时间,降低被骗风险。
04加强心理素质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导致轻信诈骗。
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遇到可疑情况时,勇于拒绝。
培养应变能力,在面对电信诈骗时,要学会应变,保持冷静,不慌不忙。
同学们,作为辅导员,我们将始终坚定地站在你们身后,成为你们可以信赖的坚强后盾。在这场与诈骗斗争的持久战中,让我们并肩作战,用智慧和勇气筑起一道坚不可破的安全防线,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让诈骗者无处下手,让青春在安全的港湾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