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娟始终秉承"引导青年、凝聚青年、培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宗旨,引导全校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采取思想引导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形成了具有青年工作特色的良好格局。

1.潜心耕耘,筑牢思想引领,做青年的“筑梦师”

春风化雨,守正创新,思想引领是摆在当下学生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修课,如何才能让学生看到思政不皱眉,上好每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思想引领“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她不断思考探索,围绕思路创新,平台创新,路径创新,构建“读、讲、演、学”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以主题指引、信仰航标、党史教育这三个工程助力思想引领。她带领团学干部写策划、找差距,抠细节,挖掘活动内涵,先后组织策划团支部开展“学‘四史’,守初心”、“重温峥嵘岁月,致敬革命先辈”、“学习思想跟党走,开创佳绩建新功”等特色团日活动,让主题连携信仰,凝“注”红色基因,灌“注”精神力量。在2023年度五四表彰中,学校团委荣获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组织开展“百年党史青春说”、“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革命故事大家讲”等公开课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与时代同频共振,用青春告白祖国。
2.匠心独运,扎根创新育人,做青年的“助梦者”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谆谆教诲,也是她常常落在心间的惦念。担任学校科技实践部负责人后,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她带领32支队伍、916人奔赴10省21县市,在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绽放青春梦想,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其中1支团队获评全国“七彩假期”示范团队,3支团队获评省级立项。相关活动事迹受到“一起云支教”、“创青春”、“内蒙古青年”等媒体的相关报道,个人被推荐为2022年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她坚信:只有在泥土的历练中才能筑底气,强本领,显担当。她教育学生将汗水洒在祖国的大地上,前往基层贡献青春力量。围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智慧助老、黄河保护等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专业知识宣讲、拍摄纪录片、设计公益产品等方式打造“专业+”特色品牌。由她带领学生参与的公益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面对重大或突发情况,她始终冲在一线、战在一线、扛在一线。
陪伴是成长最好的老师,她深知全心投入指导对于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在备战“挑战杯”竞赛过程中,她与学生、项目负责老师共同跟进项目,细心打磨直至深夜,指导材料修改、陪同预演彩排、记录现场答辩,寻找解决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她说“学生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的心就在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成功摘得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全国决赛终评。


3.初心不改,用情陪伴左右,做青年的“筑梦人”

她坚持“三到”、“三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看到她;碰到困难能够想到她;随时随地能够找到她;真心交流能够信任她;开展工作能够信服她;成长相伴能够信赖她。面对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她细心聆听,耐心开导,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面对徘徊迷茫的同学,她鼓励并帮助他们找寻自身闪光点,发掘兴趣点,开展自我职业剖析并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梦敢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