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辅导员之家 > 正文

亲爱的同学们,

最近热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想必不少同学都看过或听说过。影片里,“四只无名小妖怪”组团“取经”,开始了一场冒险荒诞、不断觉醒的西行之旅,从“四不像”到有模有样,它们的困惑、坚持、挣扎与那些小小的闪光,是否也悄悄地戳中了你的心?这场特别的“取经故事”,其实也在叩问一个问题,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人生的“罗马”,究竟由谁来定义?


解构“罗马”神话——

成功不必千人一面

图片

浪浪山上的妖怪世界,等级森严,大妖们似乎天生就站在顶点(“出生在罗马”)。许多小妖毕生的目标,就是挤进大王的核心圈层,去往那传说中的“罗马”——一个被预设为终极成功的地方。小猪妖起初也懵懂地追逐着这个目标,努力想成为一把“有用的刷子”、一根“合格的柴火”。然而,现实却给了它一次次打击:它的创意不被重视,它的努力被轻易抹杀。这不正像我们有时陷入的困境吗?我们被社会的发展、家庭期待甚至自我的追求和焦虑推动着,追逐着那个看似光鲜亮丽、被普遍定义的“成功”(考名校、进三甲、高薪高职)。仿佛只有到达那个“罗马”,生命才算有价值。电影用一种幽默又心酸的方式,让我们看清了这种单一成功观的虚幻与压迫性——它忽视了个体的独特性,也掩盖了万千可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觉醒与寻找——

价值始于内心认同

电影里,小猪妖和蛤蟆精曾离“大王洞”的机会那么近,也差点拿到分食唐僧肉羹的资格。可当他们逃离大王洞,在离开浪浪山的路上,遇到了被农户驱赶干活的小狐狸—在他上前解救中,他才知道,原来人类眼中的世界是另一个样子,“孙悟空 唐僧 西天取经 得道成佛”这些全新的词,像一束光照进了它的认知。

小猪妖真正的转变,始于它开始质疑与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取经?”从凑齐四只小妖怪、搭起零散的队伍到一起合力打败老鼠精,当它们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体验到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活法时,心里那个“属于自己的声音”,终于越来越清晰,自我认同感也更加明确和强烈。

电影的高潮,藏着最动人的选择:取经小队为了在小雷音寺救下10个童男童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罗马”(抓住唐僧,食肉成仙)、甚至甘愿散尽修为。到最后,四只小妖怪都复归原型,却了无遗憾。在“去罗马”和“找自己”中,他们选择了遵循内心的善念。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盲目追随者,而是自我意义的定义者。那所谓的“罗马”,不再是浪浪山顶那个虚幻的王座,也不是吃得唐僧肉的得道成佛的捷径,而是那一刻它所坚守的内心选择带来的平静与力量。

这启示我们:真正的价值感,从不是他人标签,而是你对自己的认同—认同自己的善良、认同自己的坚韧乃至笨拙却真诚的创造力,认同你一贯坚守的标准。它存在于那些让你“内心发暖、悠然快乐、觉得值得”的事里;存在于那些让你“问心无愧、明确坚定、确信正确”的选择中—哪怕它很小、很平凡、无人喝彩,甚至需要你为之付出甚至失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踏上征程——

你的“罗马”正在脚下生长

图片

电影中的四只小妖怪,他们普通到甚至没有名字,他们曾经有机会去“罗马”。但是他们都没有奔向那个被预设好的“罗马”,而是带着对自己更清晰的认识(我是谁?我要什么?),带着从微小实践中获得的信心与勇气(我也可以做成一些事!),主动去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四只小妖怪的旅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隐喻。我们不必为自己“出生不在罗马”而沮丧,也不必因为尚未“到达罗马”而焦虑。真正的“罗马”,是由我们亲手构建的——

它藏在你专注投入的学习中,深夜不懈的坚持里;

它藏在你真心热爱的活动里,志愿服务的善举里;

它藏在你帮助同学的日常里,无私分享的义行里;

它藏在你偶尔受挫时,擦干眼泪说“再试一次”的韧劲里,也藏在你待人接物时,那份不敷衍的真诚里。

每一个遵循内心、认真生活、不断成长的当下,都是在为你的“罗马”添砖加瓦。你的价值,不由起点或终点决定,而由你如何定义它、如何一步步去实现它来证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同学们,我们总容易抬头看别人的“罗马”,羡慕他人的路,他人的进步甚至他人多看的几页书、多做了几道题,但其实,就像那只敢跳出浪浪山的小猪妖、像有点呆萌磕巴但内心纯善的大猩猩、像话唠却目标明确的黄鼠狼、像带点圆滑但迷途知返的蛤蟆精一样—与其仰望别人的“罗马”,不如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然后,坚定地迈出脚步,去定义、去建设、去抵达那个独一无二、只属于你自己的“罗马”!

你的旅程,本身就值得喝彩!


上一篇:辅导员说 || 学业预警,你的学业“体检报告”——庞婷

下一篇:“全能保姆”还是“灵魂工程师”?辅导员成长沙龙,揭秘工作真相!

关闭